艺廊现在:你是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上的那个“触摸/屏幕 我”吗?

通过关注在职业生涯中致力于“物质”、“物质性”和“唯物主义”问题(这些主题以自然和艺术的方式与“创作”关联)的艺术家,“TOUCH/SCREEN ME”对这些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隋建国(中国),《云中花园·24个瞬间》现场装置,光敏树脂3D打印&钢结构树脂,600cm×400cm×300cm,2022年

一名男子走入一间画廊,观看一幅精美小巧的水墨画。他想凑近看得更清楚一些,但还是不够清楚。于是他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画上,将画放大……

如今,我们很容易将现实对象与数字对象混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同时处理这两者。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有一定的重量和流畅的触感。有了这个设备,我们可以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移动很多东西 — 有时是很重的物体。而这只需要在平坦的玻璃表面上滑动手指,我们可以远程实时完成这一操作。从本质上而言,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被绕过了。在我们的感官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只有两种对在线互动有用:视觉和听觉。

38 年前,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Jean-François Lyotard )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策划了一场名为“非物质”(Les Immatriaux)的开创性展览(1985 年)。这场展览的核心主题是,我们将看到一种由信息塑造的“物质”新秩序出现。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对象秩序。这在当时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法,如今却成为了现实。

通过关注在职业生涯中致力于“物质”、“物质性”和“唯物主义”问题(这些主题以自然和艺术的方式与“创作”关联)的艺术家,“TOUCH/SCREEN ME”对这些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换句话说,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考虑到了物质性,包括物理物质性和虚拟物质性。我们将这种发展称之为数字化,它当然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我们星球的未来。简而言之,数字化帮助人类使用前所未有的方法,更有效、更广泛地改变自然。我一直认为,数字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就像火的发明一样重要。我们刚刚进入一个阶段,这将深刻改变我们对“自然”和人类的认知。当然,人类自存在以来就改变了自然。但现在,方向发生了逆转。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习自然是如何运作的,并遵循自然法则,这需要大量的试错。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天气状况,或者我们不用长期培育家畜,而是可以把我们想要的特征,甚至是完全来自另一个物种的特征,植入到生物体中 — 这是大自然绝不允许的。区别在于时机。过去,我们需要对大自然做出反应。但现在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决定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对我们人类和我们星球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通过比较亚洲和西方的艺术家,我们也会清楚地看到,他们拥有截然不同的物质美学背景。在西方历史上,艺术家主要从事公共领域的工作,描绘和讲述神灵和世俗力量的故事和历史。他们会把最珍贵的材料留给最重要的故事。而中国的文人文化教导人们以最高的尊重对待最卑微的事物。为了清楚起见,下面我们提供一个范例。

1540-1543 年,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制作了著名的盐盒“Saliera”。该器皿完全由黄金制成,生动地描绘了海神尼普顿和大地女神特勒斯。在当时,这是一件精美卓伦的工艺品,用以表达对皇帝的赞扬。当时的盐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行业,控制盐业的人拥有权力和金钱。但重点不是关注“盐”,而是通过运用神话故事,把这一主题拔高到宇宙哲学的层面。

相比之下,鸡缸杯 (Chicken Cup) 是在明朝 (1368 – 1644) 制作的,最初用作饮酒的容器。当时处于中国成化皇帝统治时期 (1465 – 1487),成化鸡缸杯出自景德镇的御窑。15 世纪,成化皇帝为太后制作了鸡缸杯。据记载,太后喜欢小物件,注重设计的简洁。

这是看待中国和西方当代艺术时要考虑的两个角度:未来在数字化文化方面会发生什么,这将决定我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方式,以及这对我们的地球、身体、思想和心灵意味着什么。公平地说,这些现有技术和即将到来的技术将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所有人类产生类似的影响。从另一个方向看,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我们来自哪里,学习我们各自物质文化中的精华,正如最近关于新唯物主义的讨论所认同的那样,传统的中国物质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被重新发现。

为了使这些抽象的想法更加具体,“TOUCH/SCREEN ME”分为四个部分。

1. 触觉

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张羽、隋建国、加里·希尔和彼得·坎普斯这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其中,张羽用涂满红色墨水的手指,在其巨幅壁画上进行上百万次的指印签名。这就是艺术家所作的——用触觉完成绘画。相比之下,隋建国的作品要复杂得多,他的多层复杂装置艺术作品“云中花园 (Garden in the Cloud)”是一件杰作,准确地描绘了虚拟物体和实际物体之间的界限空间。这种界限可以描述为两个不能混合的类别之间的间隙。除了通过薄薄的玻璃表面,屏幕上的手指和数字内容之间没有“真正”的连接。加里·希尔 (Gary Hill) 是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先驱,他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这一概念。“HanD, HearD”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将触觉、视觉和听觉连接起来。最后是彼得·坎普斯 (Peter Campus),他开创性的作品体现了对图像表面的深入研究。

加里·希尔, 手 听 , 1995-96, 五通道录像装置,无声

2. 母亲

毫无疑问,母亲是我们爱上的第一个人。母亲给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母亲是大自然的化身。从更理性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说母亲(当然还有父亲)给了我们关于我们是什么的“信息”。我们的基因组是世代相传的—— 除非它在未来被操纵,就像最近几年发生的那样。

这一背景将两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曹雨是一位年轻但坚定的艺术家,她探索了女性特质中强大的一面。所展示作品的主题都与顺其自然相关。相比之下,生物艺术领域的先驱爱德华多·卡茨( Eduardo Kac )在其作品《GFP宾尼兔》(GFP Bunny)中展示了一只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带有水母 DNA 的白化兔,这只兔子可以在夜晚闪闪发光。本节在情感上突出了围绕生殖技术即将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3. 水和能源

无论从技术角度而言,还是从精神意义而言,水都是第一个可靠的能源。没有水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想象的。童文敏让观众感受到了她身体周围的水流。相比之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多产艺术家阿尔玛古· 门丽巴耶娃( Almagul Menlibaeva) 则在研究未来的能源,比如以水为燃料的聚变反应堆,以期为地球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绿色可持续能源。

巴黎大皇宫威尼斯双年展, 托卡马克, 2016, 八通道视频, 34’35”

4. 人体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居住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的生命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胡庆雁在非常不起眼的黑色大理石雕塑中展示了父子的共同呼吸,专注于表现生命力是如何融入和渗透到我们身体中的。相比之下,缪晓春在动画中向我们展示了可伸缩和可重新排列的身体概念,而不是“animus”(拉丁语: 心灵、精神、情感、感觉、激情”)。最后是艺术家陆扬,她利用当代关于性别的讨论和未来的都市形象来创造自己的化身,为即将到来的元宇宙做准备。

缪晓春(中国),《连续动作塑造的空间形态——循环》光敏树脂、3D打印雕塑 160cm×160cm×150cm, 2022年

章节: 触摸/屏幕我
担任策展人: 艾墨思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展览日期:2023年1月10日-4月10日
总策展人:王绍强(中国)
策展人: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

更多来自 ArtThat Editorial

艺廊高清:巴尔蒂斯,起床,1975–1978

巴尔蒂斯 起床 1975–1978 布面油画 170.2 × 160 cm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