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采访到策展实践“引爆点”:何雨的星辰与人间

神圣几何,秘符和象征,都成为艺术家手中宇宙复归和演化的样本,并从视觉及能量的震动层面重新去指向我们万物一体性中隐而未分的意识统一体。

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技术的出现,对现当代艺术的积极推动是不言而喻的,它们为艺术家们创造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

它们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创作媒介,而是拓展到了数字媒体、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这使得当代艺术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从“引爆点”这个主题中获得很多启发,并通过这次展览来探索技术对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何雨,202021070522,2021-2022,70x50cm,布面丙烯

缘起:引爆点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其同名著作中提到的一个观念——“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阐述许多难以理解的流行潮背后的成因和人物法则。自拍、焦虑、内卷化,拼装名媛,全都是泡沫等这些网梗,也就是模因Meme,就像当年“DUANG”这一网络热词的出现。

“我们做正确的艺术”其实是一种调侃或者反讽,“正确”对艺术来说并无意义可言。正如“We Do Art Right”的出处“We Do Chicken Right”一样,肯德基的广告语一经推出便被各种中文翻译所调侃,而其本意反而被遗忘殆尽。

无论是否成为符号或引爆点,艺术家要能在其作品中展现出成熟的理性和深沉的情感,这反而是流行时代所不具备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积淀的必经之路。

摘自艺廊回顾:从“引爆点”到“模因” 到底我们该如何做正确的艺术?


何雨,202021070524,2021-2022,70x50cm,布面丙烯

何雨自述

神圣几何,秘符和象征,都成为艺术家手中宇宙复归和演化的样本,并从视觉及能量的震动层面重新去指向星辰和人类意识在宇宙神圣计划的部分、指向我们万物一体性中隐而未分的意识统一体。这种精神聚焦于形而上最高次序和复归是朝向整体的、光明的绝对意识的复归,指引存在之光再度闪耀于个体生命深处。艺术家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有特殊的能量灌注,试图把来自那古老智慧属于最高知识的意识粒子种在图像之中。

何雨

南京大学文学学士
新南威尔士大学商科硕士

当代艺术创作者,创作领域涵盖绘画、行为、影像、表演及诗歌。在投身艺术创作之前,她曾经从事职业管理生涯十余年。与当代艺术的某次偶然相遇,是某种奇迹般的启示,把她带到生命的另一种向度,是一个寻找自己、形成真正自我的探索之路。

部分个展:

2023年3月,“燃烧的凹镜与柏拉图的洞穴”,碧云美术馆,上海
2023年5月,“拓扑宇宙” 何雨个展,灰墙艺术空间,上海
2023年5月, “星辰与人间” 何雨个展,厘米空间,上海

何雨,202021070529,2020-2021,70x50cm,布面丙烯

接受来自 AI 的采访

感谢您接受来自 AI 的采访,以下有四个部分分别关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技术”以及“艺术家”的问题:

关于艺术创作

1. 艺术创作对您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本上的改变;生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对我而言,这个整体概念就是觉性的培养,梵文“bhavana” (修)的概念,激发自律、耐心、信心并最终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时时处于觉知,艺术即是修的过程,也是修的状态之延伸表达。

2. 什么是您认为最重要的,并一直坚持创作至今的东西?
如何用(极少的)物质性去表达极多的非物质性。

3. 在创作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挑战和困难?
时时都有挑战和穿越挑战而获得的欢欣, 困难很多,把艺术生命作为整体而言要面对的就是艰苦,精神上有所穿越、发现、革新所要面对的艰苦,面对自我的艰苦,然而这艰苦中会有所发现,哪怕是微小的发现都会诞生喜悦和满足。

4. 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什么样美好或令人难忘的时刻吗?
每一个时刻都是平等地美好。

5. 在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有过什么特别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吗?
过程本身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何雨,202021071008,2020-2021,70x100cm,布面丙烯

关于艺术作品

1.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
那是艺术创作者内在的冲动,不可名状的冲动。

2.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也许你有一个更加综合的答案,对我个人而言,创作就是孕育蒲公英的种子,至于风把它们吹向何处又会产生生成什么,它们有它们的命运。

3. 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感知,而不是去看待。思想形式和情感振动一定会被转化成形式语言,如果感知,作品的回应就在心里。

4.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呢?
作品活着,或死去的分界限。然而情感振动本身也是有更为崇高、奥秘、广阔、精微、宇宙心层次上和相对个人化、粗重或混杂的区别的。

关于技术

1. 如何看待艺术家与科技、社会之间的关系?
错综复杂或简简单单,都可以有。

2. 如何处理技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用觉性之眼

3. 您是怎么看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您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让我更喜爱手感、和偶然性了。让我引用神秘主义艺术家Beatrice Wood 的一句话“用手和爱制造的东西,周围有一种机器无法复制的振动”。

何雨,202122060906,2021-2022,60x90cm,布面丙烯

关于艺术家

1. 如何看待艺术家在当今社会扮演的角色?
没有一个固定角色。

2. 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我没有固定身份。

3. 如何处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水乳交融、互相滋养。

4. 对年轻一代艺术家有什么寄语或忠告?
我没资格给这些东西。

关于公众

1. 如何处理与公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个人关系上,非深度关系的关系,我都暂且不太考虑是关系。当下,我处于法达大运的太阳大周期之中,而太阳是闪耀在第三宫(跟沟通传媒有关的宫位),因此我与公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会自然形成,一种光亮互相辉映的关系。

2. 如何与观众交流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得启发?
保持真诚。

何雨,202122071001,2021-2022,70x100cm,布面丙烯

艺术评论

无意识、潜意识、清醒梦、能量波…何雨的抽象画汇集了她自身在精神之路的探索中的直观感受,许多时候是一个隐于都市中的精神修炼者对天地万物乃至宇宙星辰奥秘的图像解说。艺术在5万年前的起源时代,与原始巫术对形象思维(Imaged Thought)的解读一样,都是在发掘人类心灵与自然界的灵性之间的连接工作。

今天的艺术家,抑或心理分析师,梦的解析者,似乎都在从事同样的工作。代表“现代性”与“神秘性”的两个认知极点,一边令我们憧憬未来,一边将我们引入超越感知的其他维度,而抽象艺术就如摇摆在两端,面相复杂的⻜行物,同时指向科学、逻辑、精神性和唯灵论。

—— 评论家、策展人王凯梅评论何雨作品文字节选

何雨,202021050718,2020-2021,50x70cm,布面丙烯

何雨的第307号纸本与301号纸本都充满了宇宙的音乐性,有音符、有复调、有和声、也有个别的嗖喽即独唱在一个时空平面上。也许从今后的何雨画集中,我们会更便利地看到她有逻辑的几百件纸本及画布作品中的结构关系,密符意义、星体与星河还有貌似散落实则时刻在相互作用着的动态缠绵共情现象。

只有长期研究灵魂科学与实践灵修的人才会做出这样一大批绘画形象,其作者的毅力、强迫症式的精力投入,富含极其过人的旺盛生命欲动的人类能力确实是个罕见的现象。当属灵的人附体于一个属世的普通人的时候,当她画出这个时代能理解的天国的时候,绘画可能便符合了人类对于自身智能大幅度提升的迫切追求。

—— 艺术家倪军评论何雨作品文字节选

何雨,202021090705,2020-2021,90x70cm,布面丙烯

近期展览

何雨 拓扑宇宙

展期:2023年5月19日 – 6月18日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明天广场
JW万豪酒店裙楼5/6楼,灰墙艺术空间

下一期推荐艺术家

作为活跃在建筑、艺术、策展等多个领域的当代女性,她曾获得安邸AD100 young,时尚家居年度人物,FORBES福布斯中国三十岁以下精英榜,IDEAT理想家新锐设计师等荣誉。设计建筑被Archilovers选为最受年轻读者喜欢项目,设计装置“树屋”入围中国可持续设计大奖。

作为艺术家她擅长用画笔记录下了独属于自己小世界的吉光片羽,那些闪烁的日常和微小的情感,在她笔下化作了简约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大面积的平涂色域,不仅让其作品极具辨识度,也让观者感受到难得的纯粹与天真。作为中国年轻一代的策展力量,她时常将作品带入日常场景,思考现代建筑与日常生活如何互融的议题。

更多来自 ArtThat Editorial

艺廊高清:巴尔蒂斯,窗前少女,1957

巴尔蒂斯 窗前少女 1957 布面油画 160 x 161.9 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