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迈向共生、革新与连接 前沿应用趋势抢先看(附下载)

既是回溯文化科技发展之路上的创新火花,也希望进一步映照文化科技融合演进的轮廓,助推行业探索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生命力的发展路径。

3月28日,在“数实蓉合”首场文创主题对话暨腾讯研究院西南基地揭牌仪式上,腾讯研究院正式发布《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报告。为深入探索文化科技的创新与应用趋势,腾讯研究院联动内部技术团队和外部专家,基于广泛的行业调研,从“虚实共生”“多维视听”“商业创新”“跨界应用”四个层面出发,提炼出2022年文化科技应用的十大前沿趋势。

文化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深刻关系到文化与科技两大领域的创新趋势。梳理“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既是回溯文化科技发展之路上的创新火花,也希望进一步映照文化科技融合演进的轮廓,助推行业探索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生命力的发展路径。

广义上,文化科技既包括文化产业共性支撑技术,也包括上层的应用、工具与生态:在基建层, 已完成 4K/8K 超高清视频、云渲染、智能创作分发等“文化科技新基建”,不断向高算力、低延迟、强智能的方向进发;在应用层,涌现出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数字虚拟人等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强调连接、沉浸、交互等特性,服务文化消费、生活生产等多元场景。

2022 文化科技前沿应用趋势

近年来,文化科技在多领域蓬勃生长,不断在新方向大放异彩,已形成“多元融合、多维升级、多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多元融合”指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与前沿技术实现了广泛交叉、融合创新,“多维升级” 指文化科技促使文化产业链的各环节都实现了效能提升、体验升级,“多向赋能”指文化科技在支撑文化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跨界应用、多向赋能。

2022 年,文化科技的应用整体呈现虚实共生、视听多维、商业创新、跨界应用四大趋势:

文化生产的【虚实共生】助力产业繁荣,虚实融合的技术形态创造新生产力,提高创作效率、减少创新风险。2022 年,AIGC 进一步激活大众化的内容生产与交互,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文化创意更精准地落地,虚拟制作技术引发节目制作技术体系升级,文化生产进一步趋向虚实交融形态。

文化消费的【多维视听】迎来持续革新,“多媒视听”全面走向“多维视听”,不断提升真实感、沉浸感、智能感。2022 年,AI 数字人的智能服务成为数实融合的“连接器”,实时 3D 数字建模技术让文化遗产得到“数字永生”,“超高清视频技术+社交推荐技术”重塑云演艺形态,文化消费的空间更加丰富多维。

文化经济的【商业创新】重塑业态,文化科技促使创意营销“提质增效”, 构建连接文化与消费、数字与实体的新桥梁。2022 年,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藏品市场,助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视频广告智能生成技术的升级,带来视频广告领域的生产力变革,文化创意的产品化、商业化路径更加智能多元。

文化科技的【跨界应用】由点及面,从社会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广泛发挥“以数促实”的价值。2022 年,音视频技术、游戏技术等文化科技成果,不仅支撑文化产业升级,也以丰富的数字化场景促进社会高效协作、实体产业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并最终走向全真互联。

虚实共生:生成式AI技术为AIGC注入新动能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是区别于UGC、PGC等互联网上人类生产内容的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代表着AI技术向创造力的跃迁。2022年,随着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尤其是AI大模型和多模态AI技术的融合发展,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AIGC技术的通用化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并将给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交互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生成式AI是驱动AIGC发展应用的技术引擎,2022年无疑是生成式AI的“高光时刻”:

一是扩散模型、GAN、NeRF等生成算法模型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极大提升了AI生成内容的质量、类型的丰富性。同时,多模态技术让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相互转化和生成,进一步提升了 AIGC 内容的多样性,文字转图像、文字转视频、静态图片转3D动态场景、3D内容创建等应用类型不断涌现。例如,OpenAI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可以生成图片的AIGC模型引爆了AI作画领域,让AIGC加速进入公众视野,各主流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图片、视频生成模型。

二是拥有巨量参数(目前已超万亿)的预训练大模型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引发了 AIGC 技术能力的质变。同一个模型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内容生产和交互任务,而无须针对每个任务分别训练模型。AI大模型的发展显著提升了AI的工业化能力,足以支持构建自动化内容生产的“工厂”和“流水线”,给大众内容生产“提质增效”。

基于AIGC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内容生产,将给文化内容产业带来多重创新与变革。

首先,AIGC应用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创意辅助工具,并有望拓展文化创作的叙事空间。AIGC可以形成智能化的“试验场”,同时也能作为人类想象力的“发动机”,为文化创作探索更广阔的叙事空间,甚至支持人们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其次,AIGC应用将影响文化艺术创作的工作流程,有望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随着文字内容生成、语音生成、图像生成等AIGC应用日趋完善,以及视频生成、3D内容生成应用的持续突破,AIGC应用将助力简化文化内容的创作流程,丰富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

此外,AIGC应用将降低文化艺术创作门槛,或将促使文化生产与消费进一步“大众化”。随着生成式AI模型的软件开源、API接口开放等,越来越多的“大众式”AI内容生产工具不断出现,让普通大众可以通过AIGC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将使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进一步走向大众化。

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使用Midjourney模型生成的《太空歌剧院》是首个获奖的AI生成艺术

多维视听:数字人集成多维媒介要素

伴随数字人生产效能的提升,2022年高保真数字人、超写实数字人、AI数字人在多方向的应用进一步成熟,为行业效率提升、服务升级提供人性化的工具,引发了数字人社会应用的新爆发。

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不断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数字人的创作进入了更加成熟高效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数字人的制作效能:

一是数字人生产管线进一步完善成熟,制作效率不断加快。从早期由画师、建模师一笔笔、一帧帧地画出人物,到现在可以借助光场技术快速形成高精度模型;二是从游戏产业孵化出的工具化产品加快数字人的制作流程,比如腾讯NExT Studios自研的xMoCap®——3A级动捕动画全流程管线,集角色绑定、动作捕捉、动画工具、资产管理及动捕数据库为一体,能够支持大型团队协作、云端海量资产管理、高保真3D角色动画生产,符合3A游戏的开发需求。

2022年,伴随数字人生产效能的提升,社会生活与服务场景下的“数字人含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高保真数字人、超写实数字人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沉浸感,为新闻报道、直播、综艺等领域提供了创新业务形态、吸引年轻人的突破口。

数字人作为语音、3D视频等多种媒介要素的集大成者,能够提升内容的创意性、交互性、沉浸感。2022年,数字人在真实感、精细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例如新华社联手腾讯公司NExT Studios打造的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作为超写实数字人实现了逼真、细腻的外形塑造,在航天新闻报道、知识科普等领域和年轻人群建立沟通,成为数字人助力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

数字人“小诤”采用腾讯NExT Studios的制作管线和实时渲染技术,制作出真实细致的面部

另一方面,AI驱动的数字人能够在各类场景提供接近真人的服务,成为传媒、文旅、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2022年,数字人整合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AI能力,成为“数字员工”,进入传媒、文旅、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承担资讯播报、文旅导览、坐席客服等多元角色。例如,腾讯云智能联合腾讯内容平台部等技术团队打造的央视频AI手语主播“聆语”参与国际冰雪赛事,首次实现了AI手语解说赛事直播,可以用手语表达超过160万个词汇和短语。在企业服务领域,结合行业知识图谱,数字人能够通过不断的自学习、自适应提升服务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力,越来越多的“数字员工”开始走进千行百业。

国际冰雪赛事期间,数智人“聆语”协助听障人士无障碍观赏体育赛事

商业创新:区块链技术连接传统文化

2022年,区块链技术在文化产业实现多元应用,助力数字版权保护领域提高确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兴起。区块链技术能够赋予每个文化艺术作品唯一的哈希算法标识,使文化资源可以确权成为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即数字藏品,得以兼具文化价值、收藏价值。

在国外,数字藏品的商业模式源于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我国对数字资产交易实行审慎监管,国内数字藏品主要依托各平台旗下的联盟链发行。2022年,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业态重塑、文化产品创新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数字藏品为传统行业创造了低成本的营销路径,成为传统行业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抓手。2022年,央媒、地方电视台、各地景区和企业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藏品。数字藏品为文化艺术作品等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和线下实体经济实现了紧密连接,使传统企业能够以便捷、低成本的方式连接消费者与数字世界。

另一方面,数字藏品使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释放新价值,助力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基于数字藏品题材的包容性,文化遗产、音乐、影视、画作、表情包等各类文化创意资源都可以转化为数字藏品,以更年轻潮流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同时,数字藏品能够打破时空局限,让文化艺术的观赏和收藏进一步走向大众化,推动大众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多的关注与理解。2022年,舞剧《只此青绿》、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天河配》推出数字藏品后,均受到广泛欢迎,构建出传统文化IP触达观众的新方式,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新生命力。

2022年3月,舞剧《只此青绿》推出演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数字藏品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兴起,对推广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政策的引导下呈现“脱虚向实”的趋势,与传统文化企业、实体经济实现广泛的结合。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藏品将在规范有序的发展路径下,进一步构建连接文化与消费、数字与实体的新桥梁。

跨界应用:游戏引擎助力实体领域

2022年,游戏产业在硬件和软件突破的加持下,向实现更大规模、更流畅、更逼真的实时3D体验进发,也推动游戏引擎实现了更广泛的跨界应用。以游戏引擎为代表的数字交互引擎,不仅能够支持游戏创意落地,也能助力实体经济领域进行测试、演练,正在成为建筑设计、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实体领域的“新型工业软件”,为“超级数字场景”的构建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一方面,游戏引擎能支持文化创意活动,丰富沉浸式体验,并有望打造文化领域通用、开放的技术能力。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创意先在游戏引擎中进行模拟呈现、预览调整,然后才落地真实世界,有效提升了内容制作、表演协同的效率。

文保场景中,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数字敦煌”项目,通过数字照扫、游戏引擎、云游戏等游戏技术,毫米级高精度复现了敦煌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盛况,生动演绎藏经洞及文物背后的千年文化故事。北京文物局与腾讯联手发起的“数字中轴”项目,通过高清数字照扫及多种游戏技术的结合,还原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风貌。“数字中轴·小宇宙”产品将于2024年6月上线,打造全新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让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北京中轴线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

2023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运用游戏技术首次毫米级高精度数字化还原莫高窟藏经洞及其文物、壁画细节,打造风格化沉浸式深度互动体验,让用户一键“穿越”到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的敦煌,亲身“参与”藏经洞从洞窟开凿、室藏万卷、重现于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整个历程

另一方面,游戏引擎能跨界至工业制造等实体领域,打造测试、演练、交流的虚拟空间,实现“以数促实”。自动驾驶仿真系统中普遍使用游戏引擎构建逼真的城市路网场景,50%的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已尝试使用游戏引擎作为渲染平台。

游戏引擎可以增强传统工业软件在3D显示、智能交互等方面的能力,正在成为“新型工业软件”。例如,腾讯游戏正在和南航翔翼深度合作,基于腾讯自研游戏引擎能力,利用游戏资产制作流程和PCG(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打造国产自研全动模拟机视景系统,模拟飞机起飞、着陆、巡航等各个时段的拟真画面和实时动态,助力填补民用航空工业技术空白,让民航飞行员训练更高效更安全。

腾讯游戏正在和南航翔翼深度合作,打造国产自研全动模拟机视景系统,助力填补民用航空工业技术空白,让民航飞行员训练更高效更安全

未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产生更多对实时3D场景、沉浸式人机协作与交互的需求。以游戏引擎为代表的数字交互引擎,有望在新型终端、云边协同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成为更多社会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一个具有丰富价值与可能的“超级数字场景”。

报告撰写团队:腾讯研究院:陈孟、曹建峰、易镁金、胡璇、童祁、王枢

本文摘编自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全文和相关下载:

数字文化迈向共生、革新与连接 前沿应用趋势抢先看(附下载)
既是回溯文化科技发展之路上的创新火花,也希望进一步映照文化科技融合演进的轮廓,助推行业探索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生命力的发展路径。

一篇报告读懂ChatGPT的来龙去脉及带来的AIGC变革趋势(附下载)
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从技术演进中寻找人工智能技术的宏观趋势有哪些?ChatGPT的出现将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哪些变革?

腾讯发布 AIGC 发展趋势报告: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时代(附下载)
AIGC代表着AI技术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跃迁,报告从技术发展和产业生态、应用趋势、治理挑战等维度,对AIGC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思考。

传媒、电商、文娱等全面开花 AIGC多元化的未来应用场景知多少
AIGC 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金融、传媒、文娱、电商等,未来应用场景会进一步多元化,场景与场景的融合交互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 解锁2023数字人产业发展十大趋势(附下载)
如今交互智能技术加速发展,报告从数字人的价值定位、核心技术、行业应用、C端发展、产业聚集等十个不同维度进行剖析,挖掘出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更多来自 ArtThat Editorial

蛋糕大比拼别停 抽象、多肉、几何分赛场我们继续③

建筑设计师出身的Kasko用数学计算的方式,利用3D建模和打印制作不同的蛋糕硅胶模具,让她的蛋糕看起来像是放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出的作品。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