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廊现在:刘国松 “实验悟道”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本次展览通过精选的艺术作品和档案资料,让参观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艺术,将他的作品置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中,并突显其创新的相关性和意义。

他是全球现代水墨实践的先锋人物,亦是超越传统绘画技法,肌理和材料界限的艺术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现代水墨大师,刘国松。他以现代性重构传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水墨画,改变了既有的水墨艺术实践。

“刘国松:实验悟道”(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是艺术家在新加坡公共美术馆当中最大型的展览。本展于1月13日向公众开放,回顾刘国松70年的艺术生涯,聚焦于他为现代水墨做出的重大贡献,包括开拓性的实验以及对中国传统和西方艺术哲学的深度整合。

封面:《距离的组织之十五》,1971,水墨设色纸本,111.5 × 57.5 厘米,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品

刘国松(生于1932年)因其对现代水墨画的全球发展做出的贡献而备受赞誉。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这位91岁的艺术家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现代化的探索和倡导。刘国松是五月画会的主要创始成员,该画会是1950年代至70年代推动台湾现代艺术运动的主要团体之一。他大胆摒弃传统绘画固有的标准,通过自身的水墨实践和写作,展示其现代的方法。

他的实验不局限在毛笔绘画技巧,他还同时探索材料的使用,在其绘画中创造肌理的效果,以增强视觉冲击,由此研发的新材料—— “刘国松纸”也因此产生了。刘国松在水墨语言现代化方面的领导角色将自身推向了国际舞台,其作品曾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各地展出。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出超过60幅精彩的水墨作品和150件来自刘国松个人珍藏的档案资料,追溯其 70年来的突破性艺术实践。本次展览也包括刘国松慷慨捐赠给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作品。双方也正在就未来捐赠的意向进行讨论。

刘国松的捐赠扩展了美术馆的水墨画珍藏。美术馆在新加坡水墨艺术家、中国水墨大师吴冠中等画家作品的基础上,长期以来致力于加深水墨艺术的研究,透过新加坡和东南亚的视角,为研究水墨艺术的区域性和全球化发展提供独特而丰富的叙事。美术馆对刘国松水墨创新的关注和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语境中水墨艺术的多元叙述,提升美术馆作为区域现代水墨艺术研究的领先地位。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23年。图片: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s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陈维德博士表示:”刘国松通过他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开创了传统媒介的崭新视野。他的作品展示了创新艺术精神的非凡成果。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很荣幸收到刘国松慷慨捐赠的作品。此外,本馆在提高水墨认识和鉴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能得到刘老师的认可,我们为此感到鼓舞。我们相信,本馆水墨收藏的深度和广度将吸引全球观众,并支持我们在新加坡、东南亚和世界的艺术之间创造更多的交流对话。”

刘国松基金会的执行长刘令徽表示:”多年来,我们看到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提高人们对水墨艺术的认识和培养鉴赏力而做出的努力。我们希望此次捐赠能够让美术馆进一步扩展其关于水墨的展览和项目,展示水墨美学和多元性。”

展览亮点:实验作为传统水墨艺术的实践方法

本次展览通过精选的艺术作品和档案资料,追溯刘国松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让参观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艺术,将他的作品置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中,并突显其创新的相关性和意义。

在其早期的艺术生涯(1960年代)中,刘国松便已经开始在水墨方面进行创新。他专注于材料的使用,并研发了自己的用纸,命名为”刘国松纸”。这是一种质地粗糙,表面上”粘”有纤维的厚棉纸。着墨后撕剥掉纸筋纤维,就会于画中创造出白线和肌理的特殊效果。参观者将有机会在展览的第一区块,”墨象之舞”看到这种纸张的肌理及其应用。

《晨雾空蒙日渐升》,1970,水墨设色纸本,186 × 94 厘米,刘国松基金会藏品

刘国松经常思考如何将水墨和受西方艺术启发的艺术概念结合在一起。例如,他在水墨的实践中重塑了抽象的概念。他开拓水墨前沿,创造了一种反映自然精神和生命力的新视觉语言,与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美学形态相呼应。

1960年代,刘国松有了到美国旅行的机会。60年代也恰好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引发热议的时期。这个重大的国际事件被记录在刘国松的重要拼贴画作品《月球漫步》(1969年)中,他将一张从《生活》杂志上撕下的图片贴在该创作中,并融入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刘国松亦曾接触过波普艺术和硬边绘画等艺术形式,该艺术形式属于抽象形式的一种,其特点是具有锋利边缘或硬边的平面色彩区域。受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影响,他在作品中使用了明亮和大胆的色彩。他创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视觉对比和共鸣,在构图中采用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与多样的水墨和纸张肌理以形成对比。观众在”地球何许”区块,可以观赏到刘国松是如何将山水画的自然意象延伸到永恒无垠的宇宙景观中。

自2000年开始,刘国松重温了他在1960年代作品中首次捕捉到的宇宙景观。这些作品的灵感来自阿波罗8号太空任务拍摄到的代表性地球照片,作品构图以悬挂在地球景观上的天体为锚点。长逾三米的《如来》(2014年)捕捉到天体跨越时空的移动。

《日色渐尽盡林含烟》,1996,水墨设色纸本,181.5 × 90 厘米,刘国松基金会藏品

1972年,刘国松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因此将精力和努力转向艺术教育。在大学里,他开设了现代水墨课程,阐述了他对实验的信念,挑战了通过临摹作品来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

刘国松在其艺术生涯中,一直在实践中秉承这一理念,通过对材料的创新使用和对其技巧的打磨,如水拓法、纸拓法、撕剥纸筋和渍墨法等,推敲并重新定义水墨——如在”不知仙源何处”区块展出的作品。他渴望扩大水墨实践的方法,而灵感的源泉始终都是大自然。

从1980年代开始,刘国松重返中国大陆各地游历。最后一个区块”水枕能令山俯仰”中展出的作品,创作灵感都来自九寨沟的湖泊和西藏的雪山。2000年以后,他创作了不少巨幅山水。

在这些大型系列作品中,刘国松继续进行材料实验,如在《正是春影烂漫时》(2008年)中可见的建筑描图纸。该纸张吸水性较差,使刘国松的渍墨技巧得以取得突破。这些在其职业生涯后期创作的杰作,强烈地展示了刘国松长久以来发展和日臻完善的各种创新艺术创作技巧,以及他对水墨半抽象方法的回归。

展览参观、活动和餐饮

访客可在导览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本次展览除了为家庭和儿童提供深入学习水墨画的活动,还包括湘灵音乐社为响应本展览准备的多项活动。不仅如此, The Great Mischief餐厅也推出了以刘国松作品为灵感的特别菜肴。讲座和小组讨论亦会让观众认识到这位大师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

“刘国松:实验悟道”(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于2023年1月13日至11月26日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4楼展厅和吴冠中展厅举行。

关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是一所顶尖的视觉艺术机构,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新加坡及东南亚现代艺术公共收藏。它坐落于现代新加坡的发源地——市政区内,由前新加坡最高法院和前政府大厦这两座国家古迹改建而成。美术馆经过全面修复之后华丽转身,升格为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艺术殿堂,在呈现美轮美奂的新面貌之余,也彰显出新加坡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地理位置。旨在成为一座先进博物馆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以促进新加坡、东南亚和世界之间的艺术对话为目标,进而提升社会的创意精神和包容意识。这在本馆的合作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项目、常设和特别展览,以及立意新颖的各项活动当中可见一斑。美术馆也积极和各大国际著名博物馆合作,如巴黎蓬皮杜中心、奥赛博物馆、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等,在共同呈现国际视角下的东南亚艺术之余,彰显出新加坡在全球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关键地位。

2020年,美术馆在《艺术新闻》的常年全球美术馆到访人数调查中排名第20,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上榜的美术馆。2018年,美术馆成为亚洲首个获颁儿童博物馆奖的博物馆,此项殊荣由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Hands On! 和欧洲博物馆学会联合颁发。美术馆也在 2017年荣获TTG旅游奖中的 “最佳主题景点奖”,并于2016年在声望崇高的新加坡旅游业大奖中荣获”最佳景点体验”、”为旅游业带来突破性贡献”和”最佳服务奖(景点)”奖项,对美术馆在为新加坡旅游业注入新活力所扮演的角色给予肯定。

2023大有前“兔”,一起上链一起VR,每一条都成为头条,快来下载我们的新介绍!

更多来自 ArtThat Editorial

哇!谁的巧手让街头丢弃的旧手套和铝罐再次展翅成蝶?

艺术家Paul Villinski收集来自纽约街道的啤酒罐和旧手套,以此来回收和再利用它们进行他的艺术创作系列“鸟和蝴蝶“,蝶飞鸟舞的景象就像万花筒一般漂亮!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